首页 > 名言大全 >

王阳明名言中英文138条

发布时间:2020-05-14 16:18:40

1、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王阳明 《传习录》

2、人生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不过转瞬。池仲容,不是我要杀你,而是你不愿善终,自取灭亡,以至天要杀你,你认命吧。

3、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4、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阳明

5、圣人处此更有何通?——王阳明

6、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7、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8、危难是生命的试金石。——希罗科夫

9、世上之事,了犹未了,终以不了了之,得过且过的人多了,就形成一汪绝望的死水。

10、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1、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12、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1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14、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15、君子小人之分,只是能诚意与不能诚意。

16、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7、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8、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19、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20、为学大病在好名。 ——王守仁

2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守仁

23、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

25、火以炼金,逆境磨炼人。——辛尼加

26、如果民众意识到几乎所有的政府官员和部门都只为私利打算,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地忍受被剥夺、被压制的命运?于是,在这个不义的世界里,尽自己最大的可能获取最大的利益,成为天然正当的选择。

27、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2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29、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30、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 ——王守仁

31、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32、“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33、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35、知行合一。

36、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37、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38、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39、你怕狼,就别到树林里去。——列宁

40、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徐干

41、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42、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4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4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45、弱者制造麻烦、违法闹事,强者动用权力、专政镇压。在一轮又一轮的博弈中,别说法律,神也无法阻挡人们放大自己利益边界的热情,直到它遭遇更强大的阻力。

46、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

47、为学大病在好名。

4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49、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5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王阳明

52、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王守仁

53、周敦颐说,太极就是2.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54、“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 《传习录》

55、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56、“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57、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58、勿忘勿助 必有事焉 ——王阳明

59、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王阳明

60、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阳明

61、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62、天下有一知己,可以不恨。——林语堂

63、人若有志,万事可为。——斯迈尔斯

64、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65、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

66、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67、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欧阳修

68、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69、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毛泽东

7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王阳明

71、对比心学和理学,心学的方向由心指向物,心驭万物,自尊无畏,使人始终对外部世界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理学由物指向心,填鸭灌输,使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黑白不分,丧失对社会家庭乃至自身的责任感,胆小怕事碌碌无为。

72、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王阳明 《双峰》

73、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74、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75、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王阳明 《传习录》

76、生老病死是自然演变的过程,本身没有痛苦可言。真正的苦,是人不愿去体悟生老病死背后所隐藏的心性命题,从而使其承受了精神与肉体的巨大损耗,永远无法离苦得乐。

77、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78、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王阳明

79、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80、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81、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82、青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朱德

83、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84、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85、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86、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8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王阳明 《大学问》

8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阳明

89、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90、谦让是身体的良心。——巴尔扎克

91、时习之要,只是谨独。

92、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王守仁

93、通过苦难,走向欢乐。——贝多芬

94、“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

95、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96、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王守仁 《读易》

9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9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99、生命就是在这喋喋不休的追问中慢慢成熟的,每一个人,无论智商高低,相貌美丑,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环境,询问最多的问题终究是“我要做什么样的人?”

10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

101、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102、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03、无声无臭独知时, 此是乾坤万有基。 抛却自家无尽藏, 沿门持钵效贫儿。 ——王阳明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4、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105、真正的贼在专制制度中,专制制度有贼性才使贼与专制制度同生共长,滔滔不绝。既然历史的治乱兴替严丝合缝地遵循“血酬定律”,通过暴力**夺取的政权不具备足以服众的合法性,那么你能革他的命,我为什么不能革你的命?

106、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

107、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08、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109、文官带兵怕就怕纸上谈兵,懂兵法而不懂实战,酿成袁崇焕式的悲剧。事实上兵部上下那么多官员里,长期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高谈阔论之徒。

110、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

111、自三皇以降,先秦诸子,汉唐经学,宋明理学,所有大大小小的命题最终都在这三字上归宗。三字一出,洞见全体,既包含了本体又包含了功夫,任凭你考三王、叩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有如此简易精一者,致良知之教也。

112、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阳明

113、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11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15、“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11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王阳明

117、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王锡爵曾对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抱怨说:当今所最怪者,朝廷认为对的,外界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界一定认为是对的。

118、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政府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119、天理即人欲

120、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121、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1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123、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124、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王维

12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 亦谬乎? ——王阳明

126、不要被历史故事所欺骗,伯乐相马这样的美谈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正是因为它极其少见,事实的真相只有一个——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27、战场之上,求死者生。

128、富贵本无根,尽从勤中得。——冯梦龙

129、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 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

130、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王阳明 《传习录》

131、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

132、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 只是良知更莫疑。

133、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自由和不伤害他人之自由的折中。通过这样一个漫长却必经的过程,善恶标准、政治文明才可能得以重建,公民社会方非镜花水月。

134、心即道 道即天 知心则知道 知天 ——王阳明

135、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136、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13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 ——王阳明 《传习录》

13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阳明 《传习录》

齐天文学网 Copyright © 2020-2022 www.7tian.wang.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