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质说说 >

删除不常联系的人的微信说说

发布时间:2021-06-06 19:38:38

1、微信内侧的新功能,将会让我们的自恋升级,也会让我们的孤独升级。不管怎么分类,最核心的那个人永远是“我”,这不是一种孤独吗?社交软件提供了技术上的方便,你可以更方便地与一个人建立联系,但是却无法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3、如果新功能经过内测全面推出,将意味着,用户对联系人的管理便宜程度,继续往前走了一点点。惊不惊喜?开不开心?

4、▲电视剧《人民的名义》(2017)中“丁义珍”的酒桌。

5、微信的功能设计常常能击中我们的弱点和需求。查找附近的人、分组可见、拉黑、删掉联系人而不用通知对方,等等。然而它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交技术,仍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好友,打开朋友圈却已不见好友,看似喧嚣和热闹,却难以克服内在的孤独。

6、微信作为软件,可能及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社交,同时让人们更加自恋。你在朋友圈看到的照片,大概普遍比真人好看30%以上。这两年流行一个词“颜值”,还有那个时代的人,像我们今天这样在乎自己的外貌,并且每天花大量时间用来P图呢?

7、前天新京君已经跟大家透露过消息,据传微信正在内测一个“不常联系的朋友”的新功能。系统将会自动区分出三类联系,“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等。按照测试版本的说法,只需选中即可批量删除。

8、在中国传统观念里,“朋友”意味着一种价值观层面的认同和深入的交往。判断一个人是不是朋友,可以有很多标准,但没有哪个标准会把点头之交视为朋友的。有时候,人们会在朋友两个字前面加上定语,“真正的朋友”,这就更严格了,它可能意味共甘共苦,两肋插刀。这其实已经把“友情”上升为信仰了。

9、进入设置页面后,再点击 ” 隐私 “ 选项进入;

10、朋友圈其实是把这种“陌生人”给升级了,如果没有屏蔽,你可以经常看到对方的更新,这其实比现实中的碰杯更深入。现实中,大多数人都不可能认识太多朋友,但是在朋友圈,据说上限达到5000人。当一个人添加5000个好友时,他的个人账号已经升级为媒体了,要知道,有很多杂志的发行量还不到5000份呢。

11、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

13、删掉了微信不常联系朋友,我们就会摆脱孤独,继而轻松快乐吗?

15、微信的好友如果实在太多的,有空清理一下,不过,人呢,有时候,你也需要有朋友,有时候,有些事情没有必要把事情做绝,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16、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17、据说,张小龙是一个很不喜欢社交的家伙,或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埋头苦干,开发了一个改变中国人社交的伟大产品。微信的一个理念叫“用完即走”,不给用户增加负担。如今,微信的强大,可能已经让张小龙产生困惑:很多人手机内存的一大部分都被用户占据,流量也被微信给耗掉一大半。

18、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中国人也许是全世界最喜欢社交的,大量的职场人员,都不回家吃晚饭。所谓应酬,大多数都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既不真正谈论业务,也与个人成长无关。应酬是典型的中国式社交:话语主题宽泛,极少数有价值的信息,隐藏在酒肉之间。

19、微信新功能可批量删除“不常联系的人”?我要删除她吗?

20、最终,人们拥有的是一个“圈”,而不是真正的朋友。只有对朋友的传统概念念念不忘的人,才会感叹朋友圈不够纯净。加一个人,如果长期不互动,有什么意义呢?在现实中,其实也有同样的烦恼,有朋友换工作,发现抽屉里有几千张名片。那意味着有几千双伸过来的手,但是80%没有联系过,也都记不清面孔了。

22、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并不因为你拉黑一个人就会变好一点,但这样做却能让自己更开心一点。这就是这个世界最核心的精神:自恋。

23、以前觉得删除拉黑那些不常联系人微信,会有种愧疚感,现在做到极简,微信只留故友,同事,把所有别人能添加微信好友的方式都取消。

24、朋友圈“朋友”的色彩越来越淡,而“圈”的味道则越来越浓。它早已不是朋友之间分享动态和感悟的场所,而变成了一种自媒体。每个人都在“经营”自己的朋友圈,在那里提升自己的颜值,也提升自己的个人品牌。

25、▲通讯新技术带来的日常社交恐惧,在早年电影《手机》(2003)中即有呈现。

26、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

27、删除的话,建议,如果对方不是什么广告,对你造成很大打扰你就忽略去吧。

28、疯子最幸福的时光是有傻子的陪伴,而我最美好的时光只是有你在身边。

29、微信产品总监的说法是,目前是部分灰度测试,过一段时间,录取就会都有的。很坑爹的吧

30、不久前微信推出的“只看三天朋友圈”功能,可能就是张小龙焦虑的具体体现。他似乎并不想让用户在微信上沉溺太深,为那些像他一样不喜欢社交的人,提供一些技术手段,对朋友圈进行更细致的区分。

31、“朋友圈”其实重新定义了朋友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个群里,可能意味着有大致相同的价值观;曾经私聊过,意味着有了真正的互动;经常为对方点赞,意味着有一点点私密的情义。

32、微信通过技术上的设置,对“朋友”进行了重新分类。发布一条朋友圈,可以选择屏蔽具体的人;你也可以选择不看某人朋友圈,或者永远不让某人看你的朋友圈。最严重的操作,是直接把一个人从朋友圈“删除”,也就是俗称的“拉黑”。

33、微信不显示通讯录里联系人是因为微信没有开启手机通讯录匹配,开启方法;

34、进入隐私页面后,勾选 ” 向我推荐通讯录朋友 “;

35、微信又放出了一枚重磅炸弹! 正式新增了一个 逆天新功能 批量删除“不常联系的朋友”

36、所有的操作,其实都强化了自我这个核心。每一次操作,都是对自我权力的一次确认。有时候会看到有些朋友晒出自己的“拉黑”成绩单,其实你拉黑一个人,对别人并没有实质性影响,而只是给自己一次廉价的满足。它体现出了完全的主动性和掌控力,认为这样就改变了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让自己所处的环境更美好一点。

37、系统会自动获取手机通讯录中的朋友信息,接着就可以查看手机通讯录内,已经注册了微信的好友了。

38、大家可以在【我】―【设置】―【隐私】 中查找到【不常联系的朋友】

39、手机微信客户端,在主界面点击 “ 我 ” ,再选择 “ 设置功能 ”;

40、微信通讯录――找到你要删除的好友――点她――左上角点开三个点――选删除好友。

41、在提示的界面点击”是”,此时再点击 ” 查看手机通讯录 “;

42、回看近一年来,微信常常被说是“半熟悉半陌生”的社交网络。既不同于微博上的陌生关系,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关系。尽管添加了微信号,有的一年半载也从未交流,或局限于朋友圈的点赞互动,再到后来索性连点赞也没有了。于是一种手动的“自动清除”做法火了起来。

43、太卡了,你也清清吧。不用回,复制我的消息找到微信里的设置,通用,群发助手,全选,粘贴复制的现象发送就行,谁的发送失败了就是把你拉黑了,你再扔掉那些尸体就OK了,不发布知道,一发吓一跳。

44、打开掌上生活首页~下拉至【本地优惠】版块

45、不常联系的人包括自己身边的朋友和比如在工作学习上自己讨厌的人的电话号码,如果是那种较好的朋友如果你有困难了的时候这号码还是留下。如果是你讨厌的那就把他删了吧反正我是这样的

46、过去人们对所有认识的人,也有一个亲疏的认知,但是大多数时候这种认知都是模糊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见如故”这些文学性词汇,其实都体现了这种模糊性。只有在关键的时刻,人们才会认真思考和别人的关系,比如爱情的诞生。

47、每一次拉黑,其实都是交流彻底失败的证明,在满足某种幻觉的同时,也会给人以孤独感。那种成批量的拉黑,让自己感觉像一个暴君,获得一种权力的迷狂,但是孤独感也是最深的:这些人都没和你真正交流,到底是谁的错呢?这会是挥之不去的疑问。

48、首先打开,登录到自己信账号,登录到微信账后点击下面通讯录击通讯录以后,进入到通讯录窗口,通讯录里面有添加所有好友名单,点击要好友3、在通讯录里面点击要好友之后,进入到好友详细资料窗口,点击右上角按钮。4、在好友详细资料窗口上面点击右上角按钮之后会出现一个上拉菜单,在菜单上面点击按钮5、点击以后会出现提示窗口,点击是,该好友就被成功了。

49、朋友圈越来越成为现实的映射,这也是微信成功的根本原因。朋友圈添加一个人,其实和饭桌上偶遇一个陌生人差不多,递上一张名片,回家后人家可能就扔了。多年后见面,恐怕是这样的场景:我们一起吃过饭呢,还记得我吗?

50、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删掉了微信不常联系朋友,我们会摆脱孤独,继而轻松快乐吗?会摆脱网络社交恐惧吗?如果这一内测的新功能真的推行了,你会用它删掉不常联系的朋友吗?

51、掌上生活App 虹悦城20家人气美食 非周五 69元购100元代金券 上午10:00开抢! 购买路径

52、有人说是微信的错,是新技术的错,是它们改变了朋友关系,是这样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是一种古老的辩证说法,我们固然需要所谓的“技术主义”警惕(比如受威胁的隐私权利、被解构的个体完整性),但除外呢?

53、点进去之后可以看到 选项包括 半年内无单聊、无共同小群 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 并且这些不常联系的人还能被 “批量删除”!!!

54、进入 ” 账号与安全 “ 页面,点击进入 ” 绑定手机号 “页面,点击” 上传通讯录 “;

55、朋友圈是通过技术手段,把人与人的各种关系给数据化、客观化了。人与人的关系,不再有模糊地带,还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齐天文学网 Copyright © 2020-2022 www.7tian.wang.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