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质说说 >

带娃看展6年说说我的经验

发布时间:2021-06-09 12:04:39

1、对于大娃,看展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贵精不贵多,尽量抽出时间每年看四五场有份量的大展。

2、当然也有些分量大的展览,自己hold不住,孩子小,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可以找一些专业的导览,这个后文再说。

3、说到导览老师,我要安利一下一直为娃游群友家庭导览的钱老师。

4、另外,我一般不会选择那些当场就要作画的导览活动。第一是因为导览的时间原本就不长,还要被挤出一部分用来画画,有点可惜。

6、判断一次导览好不好,不能只以孩子喜欢为标准。孩子喜欢很重要,但孩子的要求是很容易满足,送个好玩的小礼物,讲个绘声绘色的小故事,就能吸引住他们,我自己喜欢也很重要,能够让大人也听懂,喜欢,着迷的导览才是真的好。

7、@k11 达利展,买了一只有达利标志性小胡子的铅笔

8、比如“无相万象”展,里面那些光怪陆离的装置本身就容易吸引孩子注意力。孩子如果细细观察,会发现很多惊喜:“天空凝视环”离得越近看到越多的透明球。“美”的雨帘里藏着一道彩虹。“气候项目”中的金色光斑会跟随着你的脚步移动……

9、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审美观一旦建立,终身受益,是别人偷不走,拿不掉,也学不会的自身软实力。虽然孩子马上要升入初中,学业越来越重,我依然会坚持看艺术展――这项我和孩子共同热爱的活动。

10、虽然我女儿很喜欢画画,我每年都带她去博洛尼亚插画展,但我们在现场只是纯欣赏和吸收。

11、娃游记的专属带展导览活动,目前都在3个魔都群里组织和结伴,上海妈妈有兴趣的可以加蜜枣微信:haha216514,入群报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12、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导览无意间会把不喜欢画画的孩子排除在外。其实不爱画画,并不妨碍你欣赏美、欣赏艺术啊!明明是个开放的展览,却要用作画限制住思维,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这样的局限。

14、大约半年之后,我以为她已经遗忘了,她却随手画了这样一幅画。

15、孩子小的时候时间富裕,不妨多看点,就当是遛娃了。而等孩子越来越大,时间越来越宝贵,看展都是挤出来的时间,浪费不起,对展览的品质要求就要高,绝对要是精品,力争不踩坑。

16、一座偌大的美术馆或展览馆、博物馆,首先本身就是件建筑艺术品,在里面走走停停,边走边看,不知不觉半天就过去了。

17、有些妈妈觉得自己没有艺术细胞,想带娃看展,又怕自己看不懂,一脸懵地进去转一圈又一脸懵地出来了。

19、记得有几次,看到家长带孩子看展,强迫孩子必须把展厅里每幅画下面的介绍文字都读一遍,孩子不愿意读,家长就非常执着地一个字一个字读给孩子听。看展如果这么机械生硬,这么功利,又有何乐趣可言?不如把心态放轻松,就当成日常遛娃活动。也不用担心小朋友太小看不懂、记不住,看多了自然而然就有吸收了,量的积累才能带来质的变化。

21、轻轻松松逛一圈出来,再开心地吃个下午茶回家,很多个周末的美好时光都是这么度过的。这些画,这些故事,这些蛋糕,这些记忆,都凝结成奶与蜜,滋养着她的一生。

22、现当代艺术展相对比较适合小娃。尤其是一些装置艺术展,奇幻瑰丽,简直是一场声光电的盛宴,大人可能觉得看不懂,孩子却能乐在其中。

23、在我看来,带娃看展,花费少、收获大,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遛娃方式了。

24、其实对于带娃看展,最好的状态就是“随遇而安”。孩子感兴趣,就多待一会儿,不感兴趣,就走马观花感受一下,相信他或多或少总有些收获。

25、我想让孩子明白的是,看展不是会画画的孩子的专利,不是只有会画画的人才有资格去欣赏艺术欣赏美。每个人都可以用心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和记录收获与所感。

26、看过一个数据,在中国,只有4%的家庭经常带孩子看展。而在西方国家,美术馆、博物馆是孩子们经常打卡的地方,他们认为艺术和教育不可分,一个缺乏基本艺术审美和常识的人绝不算事受过真正优秀的教育。

27、跟着导览老师参观的展览,我希望自己不仅仅是陪听的角色,而是希望自己也有收获,在育儿的同时也顺带着育己。毕竟出的是两份钱,我也要有所提升。而且只有家长有收获,将来才能继续影响孩子,引导孩子。

28、娃游群里的妈妈和孩子们也无一例外都成了钱老师的粉丝。

29、这张照片,是豆小哥5岁、果小妹3岁的时候,在龙美术馆看展时拍的。我现在完全想不起来他们看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有看懂什么。但两小只聚精会神、煞有介事的样子,却深深令我着迷,以至于蜜枣一说到看展主题,那个场景就浮现眼前。

30、这个不能出国也不便户外撒欢的灼热暑假,看艺术展,成了娃游群里的重要话题之一。娃游记也邀请“孩子的博物馆”创始人钱老师,带我们的读者家庭进行了二十多次深度而有趣的观展活动。

31、@西岸美术馆 看完蓬皮杜展,再来块蒙德里安蛋糕

32、怎样判断展览品质?最简单就是看举办场馆。好的展品对场馆的要求很高,能进好场馆的,一般不会差。比如西岸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上海美术馆等等,能进这些场馆的展览,都是主办方已经帮你筛选过了的。

33、钱老师是我无意间遇到的一位导览老师,当时我是自己带娃去西岸美术馆看蓬皮杜展《时间的形态》,正巧遇到钱老师带展,我和孩子立马被吸引住蹭听了十来分钟。觉得非常好,特意要了钱老师的联系方式,在娃游群组了个团跟着钱老师的导览又重看了一遍展览,收获非常大。后来还听说,有个妈妈是带娃参加另一个导览的,无意间听到钱老师的导览,立刻被圈粉,撇下了孩子,自己跑了过来。

34、当然,一次两次可能看不出差异,但很多细微的变化会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35、现在魔都每年有几百场展览,到底品质如何,值不值得去看?如何挑选展览呢?

37、如果回到家她愿意画就画,不愿意画也没关系。

38、今天这篇,是这些观展活动的组织者@蜜枣 写的这些年带女儿看展览的小经验和总结,希望能够对你也有所启发。

39、比如,去年在上博看《从太阳王到阿波罗――巴黎国立高等美院珍藏展》之后,孩子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油画都是在画人快死的样子?

40、好的导览, 不仅仅针对孩子,也能让大人受益匪浅。

41、对于小娃,本身专注力的时间就短,看的展重量不重质。妈妈们提前做点准备,百度上搜点背景资料、艺术家生平,剩下的时间就走马看花、潜移默化,其实也不错。周到点的,可以事先和孩子一起共读一些与展览内容相关的书籍和绘本。

42、但带娃看展也不能白白浪费时间,毕竟出去一次又要开车又要停车,一下午时间过去了,用这个时间读书学习多好,哪怕睡觉也能长个子啊!

43、比如在去故宫博物院之前,看一些与故宫有关的绘本和《故宫里的大怪兽》。在看敦煌展之前,我给孩子看过《九色鹿》的绘本,讲过释迦摩尼诞生的故事。展览中正好就有敦煌壁画九色鹿和“步步生莲”,孩子就特别感兴趣。

44、我自己的经验是首先要挑孩子感兴趣的。很多展览过于晦涩,或者有些灰暗暴力的细节,不大适合孩子。尽量选择有情景的,代入感强的,体验多的,有互动的。

45、前面提到过的导览,对已经具备一些理性认知的小学生来说更加重要。一场好的导览,能让孩子获得更深入更好的体验。而在展览中不知不觉汲取的知识,在未来的学科学习中,自然会显现出来。

46、有些大的博物馆,一天的时间都逛不完,场馆里有餐厅、咖啡厅、书店,可有得逛呢,哪怕只是找个不拥挤不吵闹的清净地方喝喝咖啡吃吃蛋糕吹吹风,这样的环境感受也会不一样的。

47、我自己是坚持了6年,带着孩子几乎没有错过这些年魔都的每一场艺术大展:草间弥生、莫奈、梵高、达利、贾科梅蒂……有些甚至二刷三刷。

48、比如4岁看的 草间弥生的展,6岁看的 无相万象,9岁看的 敦煌乐器展,到现在她都经常提起。而周末看展也被她当作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常催着我带她去看展。

49、何况让孩子从小对艺术或历史有亲近感,而不是害怕,抗拒,对于提升孩子的品味和未来的生活品质也有帮助。渐渐地你会看到,孩子气质不一样了,很多事就是这么潜移默化的。

50、有时候说的太深太多也不见得好,说的太浅太少也不好,把握那个火候特别重要。导览老师讲的程度正好对应到听者接受的程度,讲得生动,听得入神,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结束意犹未尽,忍不住想要再听一遍,这就是最理想的状态,最成功的导览。

51、目前钱老师为娃游专团导览的展览,除了西岸美术馆的蓬皮杜艺术展《时间的形态》,还有上海历史博物馆的《上海百年记》。用短短2个小时就能了解这座孩子们生长的城市百年发展史。幽默的语言、新奇的视角、不同的解读,让孩子们心中原本枯燥的历史变得鲜活有趣起来。

52、孩子自己会找到感兴趣的画面,细细观察,发现画中有趣的小细节,再发挥想象力,你一句我一句,把这些画串成一个故事。

53、再有就是通过一些专业的微信公号,比如 “那些不能错过的展览”,定期会有靠谱推荐。此外还可以关注一些热爱看展的妈妈们的朋友圈,她们打卡和盛赞的活动,一定是好的。

54、看完展览后,可以去逛逛书店,买点纪念品,也可以吃个下午茶,尽量把看展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55、看展不仅仅是为了画画,更多的是欣赏、发现、扩大自身的边界、探索另一种表达方式。看展,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56、只是 博物馆和美术馆不是游乐场,气氛总体上比较严肃。家长难免担心,孩子会觉得无聊吗?能坚持看完展览吗?如何能让孩子在看展中得到收获?

57、这对型男型女只是误入镜头,却无意中呈现出了我想要的样子―― 面对艺术,大人有大人的领悟,小孩有小孩的感知,我们沉浸于同样的空间、同样的对象,在一起,却拥有各自的享受。

58、而且,孩子看展之后吸收消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2个小时的导览结束,回到家里,静下心来,回味甚至潜移默化,然后孩子如果有感而发,自然会动笔。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消化和积累,甚至需要一些外部偶尔环境的触发。

59、而女儿也从一个4岁的小娃,长大到比我还高的小学毕业生。那些精彩的展览,深深地铭刻在孩子的记忆里。

齐天文学网 Copyright © 2020-2022 www.7tian.wang.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