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质说说 >

生活有盼头日子有奔头的说说

发布时间:2021-06-09 11:33:58

1、2016年,赵金荣的丈夫周生林突发脑溢血,丧失了劳动能力。4次开颅手术花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还欠了64000元债务,当时他们的孩子没毕业。刚出院时,周生林每月的康复费用需要3000元。家里的顶梁柱倒下了,赵金荣不知所措,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刚开始时觉得天都塌了,真的好像是三伏天一下子掉到冰窟里那种感觉,一切都完了。”

2、打了水井,群众却依然没水喝,驻村工作队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此,驻村工作队多次主动向乡政府和县水利部门汇报,并积极争取广西自然资源厅的支持。2019年初,巴马瑶族自治县水利局派出专家设计,并投入40多万元建设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和管网入户工程。经过多方努力,巴独、干头等屯的79户群众终于在春节前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3、“既然来了,就真心实意干,不干出成绩绝不回去!作为一名党员,不但要起‘排头兵’‘领头雁’的作用,更要在一个‘真’字上下足工夫。对扶贫工作,要做就不能应付,必须认真对待,要将自然资源系统助力脱贫攻坚的好政策扎扎实实落实下去,让每个贫困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政策红利。”莫成枝坚定地说。

4、张锦友说,戈贤村这两年发展势头挺好,路通了,水也通了,产业发展逐渐有了规模。现在党的政策好,又有对口的单位来帮扶,村干部要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一道,齐心协力,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甩掉贫困帽。

5、张锦友告诉记者,尽管压力大,但是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都很团结,大家遇到比较重要的工作任务都是全体出动,有时加班到深夜,饿了,就吃方便面,这是常事。

6、“缺水的日子真苦!”回想起没水喝的日子,戈贤村巴独屯85岁的刘永进老人感慨万千。老人回忆说,过去全屯人要到9千米开外的百魔洞挑水,挑一担水来回要半天。其实早在2016年,广西自然资源厅(原广西国土资源厅)就已在巴独屯打出了一口160多米深的水井,但由于种种原因,配套管网还没有建好,因此这口水井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7、2019年7月8日晚上9时,戈贤村村部依然灯火通明。办公室里,驻村第一书记陈世穆、工作队队员莫成枝等人正忙着整理一份份材料,这些材料当天晚上就要立即上报县政府。此时,他们已经连续工作了12个小时。

8、余强告诉记者,他已经申请了4500元产业奖补资金入股村民合作社,年底可以享受股金分红收益。企业负责回收基地产出的所有商品鸡后,按每年出笼8万羽、每羽2.6斤计,年均获利约3000元。

9、养奶羊、养鸡、养鸭、种果树、承包玉米田,赵金荣凭着勤劳的双手让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人要有志气,我跟儿子说,别看你爸倒下了,咱娘俩一定要努力,一定要刚强,要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让帮助过我们的人不寒心。” 赵金荣说。

10、我叫穆凯代斯,今年34岁,是四师六十二团光明社区居民。几年前,为了给公公看病,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欠债4万多元。最终公公还是去世了。婆婆腿部残疾,没有劳动能力。为照顾婆婆和年幼的孩子,我不能外出打工挣钱,家庭重担全压在丈夫身上。丈夫起早贪黑四处打工,有时看他那么累,我很心疼。

11、张锦友说:“我曾经也有过辞职的念头。但是一看到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们那么拼命,看到还有那么多贫困户在等着我们帮助,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想,压力再大,也得顶着!”

12、盛夏7月,巴马瑶族自治县的最高气温已突破35摄氏度。高温酷暑、山路曲折,这些困难并没有阻碍记者采访的决心。连日来,记者跟随工作队员翻山越岭、走屯入户,遍访戈贤村的每个角落。采访过程中,记者欣喜地发现:有的贫困户搬出了大山,住上了楼房;有的依靠产业帮扶,实现了致富增收;还有的外出打工,挣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生活有了盼头,日子也有了奔头。

13、6月8日,四师六十二团光明社区居民穆凯代斯(左)在新疆康悦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吴海维 摄

14、2016年,我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区工作人员、四师可克达拉市驻六十二团光明社区“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时常来看望我们,把党的好政策带给我们,为我们出谋划策,寻找脱贫出路,我能感觉到他们是真心实意地为我们着想。

15、弄楼屯是戈贤村较为偏远的一个屯,山高路险,村民余强的家就在这里。他告诉记者,他是2016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过去他主要以泥水工为生。天气好的话,一个月能有10天开工,到手的钱也就600~700元。妻子则在家里种点玉米,一家四口人生活非常拮据。

16、现在,我每月能够领到3500元工资,丈夫在一家物流公司上班,每月收入4000元。我家的经济状况从以前入不敷出,到现在月月有余。

17、在单位里,莫成枝做事谨慎认真,来到戈贤村,莫成枝也把这种习惯带到了这里。记者在莫成枝的电脑里看到,他把所有脱贫攻坚政策文件进行了分类整理,具体适用哪个屯、哪户人家都进行了标注。同时他还拍摄了1000多张照片,并把戈贤村各时期发展面貌的照片进行收集整理。

18、在小谷鸡养殖场示范基地,余强(右一)向记者

19、就在上个月,张相镇扶贫办为赵金荣家送来2000元钱,她买了两只奶羊饲养。一来,羊奶可以给丈夫加强营养;二来,卖羊奶能赚点钱。在赵金荣家的院子里,养了20多只鸡、6只鸭子、16只大鹅,通过卖鸡鸭鹅蛋,每年能为家里增加3000多元的收入

20、2019年2月,广西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建军来参加找水打井工程通水仪式。在仪式现场,刘永进老人拉着陈建军的手说:“喝上甘甜的自来水,我等了85年!现在开心咧!”老人的一句肺腑之言,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21、今年,“访惠聚”工作队把我介绍到位于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的新疆康悦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一名产业工人。公司里有13名和我一样曾是贫困户的工人。公司领导时常找我们谈心,对我们说,现在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踏实肯干,大家的日子肯定一天比一天好。公司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每天安排车辆接送我们到厂里上班。

22、“现在我不光每个月有工资拿,年底还有分红,又能学到养殖技术,这可比我干泥水工强多了。我一定好好干,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余强笑着说。

23、作为戈贤村的村委会主任,张锦友一干就是5年。这5年里,他见证了从精准扶贫到脱贫攻坚,也见证了戈贤村一点一滴的变化。

24、2018年8月,正在弄楼屯入户走访的第一书记陈世穆遇到了余强。陈世穆告诉他说,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他想在村里建设“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到时候大家伙都可以入股,年底还有分红。余强听了后,可高兴坏了。

25、这是莫成枝来到戈贤村的第一个年头。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广西基础测绘地理信息基地服务中心后勤保障科科长。莫成枝告诉记者,单位里曾有同事开玩笑说,你去扶贫,就是到村里体验体验生活,和游山玩水一样的。“我当时就反驳他,脱贫攻坚工作绝对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我去的地方――戈贤村,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可不是游山玩水就能把工作做好的。”莫成枝说道。

26、7月2日,记者来到清河区张相镇斛米沟村贫困户赵金荣家时,赵金荣正在挤羊奶,不远处还有一只小羊在吃树叶。烈日炎炎,一会儿工夫,赵金荣的额头就挂满了汗珠。“我辛苦点儿没啥,孩子参加工作了,丈夫病情逐渐稳定,家里脱贫了,我高兴。”赵金荣说,她会自强,不辜负各级领导对她家的帮助。

27、“工作紧张是肯定的,来之前我已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莫成枝说。但是工作的高强度、高压力,还是让他有点始料未及。

28、2017年3月,社区举办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通过半年学习,我的国家通用语言说得更好了,与他人交流更自信了。2017年9月,团场要招聘一个人到社区的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每月工资2200元。当时社区党支部和“访惠聚”工作队推荐了我,让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29、困扰了当地村民多年的饮水难题,终于得到了彻底解决,这是群众之福,是戈贤之福,更是巴马之福!

30、2018年12月,巴马瑶族自治县政府在戈贤村压乃屯投资建设小谷鸡养殖示范基地,该基地采取“政府筹资建舍、公司提供技术和赊销鸡苗饲料及产品回收”的模式,企业投入生产资料,村民合作社投入流动资金生产经营。

31、2017年年底,我家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贫困户的帽子摘了,但是“访惠聚”工作队和社区党支部对我家的关心只增不减。

32、2019年3月21日,余强和妻子被聘为养殖基地的饲养员,夫妻俩每人每月工资有2500元。

33、我心里明白,我家能有现在的好日子,离不开团场、社区、“访惠聚”工作队的帮助。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们的关怀和鼓励,让我们的生活有了盼头,日子有了奔头。下一步,我还要为自己的梦想奋斗,买房、买车,还要多学习,提升知识水平,为以后创业打基础。(吴海维 整理)

34、张锦友坦言,村干部工作压力大,特别是扶贫工作,任务繁重而且时间紧急。事情多,责任大,拿死工资,久而久之,有的村干部就提出了辞职。

35、这两年,周生林的病情稳定了,赵金荣承包了20亩地种玉米,并将家里荒废多年的15亩果园重新拾掇出来。2019年,赵金荣家收入2万多元钱,脱贫了。施肥、除草、套袋,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今年的果树枝繁叶茂。望着15亩果树,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越发有奔头了。

36、在戈贤村,各种困难不少,但无论是工作队员还是贫困群众,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苦再难也无法阻挡脱贫攻坚的步伐!这是一份脱真贫、真脱贫的执着和信念,更是一种看得到、抓得着的希望和幸福。

齐天文学网 Copyright © 2020-2022 www.7tian.wang.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