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大全 >

孔子名言起名93条

发布时间:2020-05-13 12:25:57

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2、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3、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不该措辞的时刻却抢着去说,这叫暴躁;到该措辞的时刻却钳口不说,这叫遮盖;不看别人的表情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4、士而怀居,不够为士矣!

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小人忧愁悲伤。”

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一个好名字的作用有很多,结合宝宝八字的名字更是不用说,不仅独一无二,更是凝聚了父母对孩子的爱,也是父母给孩子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礼物。

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11、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4、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1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6、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17、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9、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2、正人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25、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26、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27、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28、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9、一个人的内在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才是君子。

30、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1、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3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役夫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向前看好象在前面,溘然间又好象在后面。。。师长教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诱我,用古代的文化文籍坦荡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径。

33、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5、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6、道不同,不相为谋。

3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辟佞,损矣。

38、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一小我若没有长远的斟酌,便必然会有目下的忧患。

4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2、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4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4、不学礼,无以立。

45、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年夜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一小我假如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4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7、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5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53、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4、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5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56、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不乐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57、正人开阔荡,小人长戚戚。《论语》--正人的宇量气度开阔豁达,小人的宇量气度则狭隘哀愁。

5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5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弗成以语上也。《论语》--对资质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讨论高妙的学问;而对付中等以下资质的人,则弗成以和他讨论高妙的学问。

60、正人有三戒:少之时,血气不决,戒之在色;及其丁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正人有三种事应该加以当心:年轻的时刻,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丁壮时期,血气正茂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6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62、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庶夷易近。

6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4、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65、礼之用,和为贵。

66、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67、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68、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6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0、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7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73、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政便是正的意思。假如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可正道呢?

76、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7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8、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79、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8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8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82、颜渊问仁。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83、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84、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8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87、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88、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89、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90、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1、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92、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9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齐天文学网 Copyright © 2020-2022 www.7tian.wang.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