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大全 >

古书道德的名言144条

发布时间:2020-05-17 14:11:04

1、人有三不祥:幼而不肯事长,贱而不肯事贵,不肖而不肯事贤,是人之三不祥也。人有三必穷:为上则不能爱下,为下则好非其上,是人之一必穷也;乡则不若,偝则谩之,是人之二必穷也;知行浅薄,曲直有以相县矣,然而仁人不能推,知士不能明,是人之三必穷也。人有此三数行者,以为上则必危,为下则必灭。《非相》

2、故良农不患疆埸之不修,而患风雨之不节;君子不患道德之不建,而患时世之不遇。《爵禄》

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 性也者,所受於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豪士之自好者,其不可漫以污也,亦犹 此也者。《诚廉》

4、修养是整个的,全面的;不仅在于音乐,特别在于做人----不是狭义的做人,而是包括对世界,对政局的看法与态度。二十世纪的人,生在社会主义国家之内,更需要冷静的理智,唯有经过铁一般的理智控制的感情才是键康的,才能对艺术有真正的贡献。孩子,我千言万语也说不完,我相信你一切都懂,问题只在于实践!——《傅雷家书》

5、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微子》

6、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我没见过喜爱道德像喜爱女色一样的人!)

7、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9、天下无粹白之孤,而有粹白之裘,取之众白也。夫取于众,此三皇五帝之所以大立功名也。凡君之所以立,出乎众也。立已定而舍其众,是得其末而失其本。得其末而失其本,不闻安居。故以众勇,无畏乎孟贲矣;以众力,无畏乎乌获矣;以众视,无畏乎离娄矣;以众知,无畏乎尧舜矣。夫以众者,此君人之大宝也。《用众》

10、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1、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12、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现在常用以表示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也表示"淋漓尽致"的意思。

13、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有万不同而便于性。《原道》

14、去谗,所以修身。——康有为

15、诚无悔,恕无怨,和无仇,忍无辱。——[宋]林《省心录》

16、《菜根谭》

17、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列夫?托尔斯泰

1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19、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20、《传习录》

21、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摘《论语》(对待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上,能豁出性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

22、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2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4、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他的学生:文化、品行、忠诚、诚信。)

26、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于个人。——罗素

27、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不谓小不善为无伤也而为之,小不善积而为大不善。《缪称》

28、理屈词穷;利用站不住脚,无话可说。《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朱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29、知道德而不知世曲,无以耦万方。《要略》

30、听群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不二》

31、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3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3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原始天性是相似的,只是在后天不同的环境中受到不同的影响后才会产生区别,最终形成千差万别的个性。)

3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字的意思就是端正。您自己带头端正, 谁还敢不端正呢?)

36、天下之事,不可为也,因其自然而推之。万物之变,不可究也,秉其要归之趣。《原道》

37、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知之盛者,莫大於成身,成身莫大於学。《尊师》

38、举一反三;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39、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程注"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

40、君人者不下庙堂之上,而知四海之外者,因物以识物,因人以知人也。故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主术》

41、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

42、无道之君,任用么么,动即烦浊;有道之君,任用俊雄,动则明白。《道瑞》

4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 做好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

44、后生可畏;后生;年轻人,后辈;畏:这里指敬服。年轻人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多用此称赞有志气有作为的年轻人。

45、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46、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修身》

47、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苏霍姆林斯基

48、骄谄,是一个人。遇胜我者则谄,遇不知我者则骄。——申居郧

49、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

50、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5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2、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53、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马克思

54、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55、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荣辱》

56、仁义,先王之蔽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之处。《天运》

57、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58、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三十六章》

59、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管仲

60、割鸡焉用牛刀;宰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必费大力气或大材不能不用。《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也作"杀鸡焉用牛刀"。

61、夫精欲深微,质欲懿重,志欲弘大,心欲嗛小。《七缪》

62、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也。——培根

63、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议兵》

64、惠而不费;惠:施惠,给人以好处;费,耗费。施惠于人,自己又无所耗费。《论语·尧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后来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

6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66、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67、高行微言,所以修身。——黄石公

68、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召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召祸,必完备。三者,人君之大经也。《骄悠》

69、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有过错却不加以改正,这才是真正的过错!)

7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摘《中庸》(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

72、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去尤》

73、百川并流,不注海者不为川谷;趋行蹐驰,不归善者不为君子。故善言归乎可行,善行归乎仁义。《泰族》

74、一个人如能在心中充满对人类的博爱,行为遵循崇高的道德律,永远围绕着真理的枢轴而转动,那么他虽在人间也就等于生活在天堂中了。——培根

75、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执守仁德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义不能专一诚实,〔这种人〕怎么能算有道德?怎么能算无道德?)

76、夫圣人作法,而万物制焉;贤者立礼,而不肖者拘焉。制法之民,不可与远举;拘礼之人,不可使应变。《氾论》

7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匠要把活儿做好,首先要使工具精良,语出《论语·卫灵公》。

78、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天瑞》

79、犯上作乱;犯上:触犯长上;作乱:指造反。《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80、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署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署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为用矣。《当赏》

81、好行小惠;惠:同"慧",聪明。原指好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后也指爱施小恩惠。

82、学也者,固学止之也。恶乎止之?曰:止诸至足。曷谓至足?曰:圣也。《解蔽》

8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论语》(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 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84、人人可以注意到,过着不道德生活的人比旁人更缺少不了使自己昏迷的药物;强盗或小偷,赌徒与妓-女没有麻醉品是不能生活的。——托尔斯泰

85、圣人之道,譬扰日之中矣。不及则未,过则是。《先知》

8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

87、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冈察尔

88、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中庸》(君子的道深藏不露而日益彰明,小人的道显露无遗而日益消亡。君子的道,外表平淡而内具意味,外表简朴而内含文采,外表温和而内有条理,知道远是从近开始,知道教化别人是从自己做起,知道细微之处影响全局,这样就进入圣人的美德中了。)

89、为政尚相利,故下不以相害;行教尚相爱,故民不以相恶为名。《问上》

9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那种职务,就不考虑那方面的事情,语出《论语·泰伯》

91、位尊者其教受,威立者其奸止,此畜人之道也。故以万乘令乎千乘易,以千乘令乎一家易,以一家令乎一人易。《慎势》

92、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故无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而人君者,所以管分之枢要也。《富国》

93、学莫便乎近其人。《劝学》

9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没有眼色。)

9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96、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学行》

97、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论语·里仁》:"士致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98、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但对远大的事业恐怕就行不通了,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

99、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大学》(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喜爱善良。只有这样,才能说自己的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所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使自己规行矩歩。)

100、法令赏罚者,诚治乱之枢机也,不可不严行也。《三式》

101、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102、人主者,非目若离娄乃为明也,非耳若师旷乃为聪也。不任其数,而待目以为明,所见者少矣,非不弊之术也;不因其势,而待耳以为聪,所闻者寡矣,非不欺之道也。明主者,使天下不得不为己视,使天下不得不为己听。故身在深宫之中,而明照四海之内,而天下弗能蔽弗能欺者何也?暗乱之道废而聪明之势兴也。故善任势者国安,不知因其势者国危。《奸劫弑臣》

103、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10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朱熹《答巩仲至》

105、庖人调和而弗敢食,故可以为庖。若使庖人调和而食之,则不可以为庖矣。王伯之君亦然。诛暴而不私,以封天下之贤者,故可以为王伯。若使王伯之君,诛暴而私之,则亦不可以为王伯矣。《去私》

106、发愤忘食;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

107、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睎骥之马,亦骥之乘也;睎颜之人,亦颜之徒也。《学行》

108、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 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屯,强亲者,虽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渔父》

109、《颜氏家训》

110、富者观其所予,足以知仁;贵者观其所举,足以知忠;贫者观其所不取,足以知廉;贱者观其所不为,足以知贤。《道瑞》

111、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112、当仁不让;语本《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注:"当仁,以仁为之任也;虽师亦无所逊。言当勇往而必为也。"后来泛用"当仁不让"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113、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114、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都德

1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16、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17、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贵公》

118、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荣辱》

11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20、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正论》

121、人们宣扬的一切道德家庭的道德,社会的道德,只有失掉了利己主义才是美好的,只有在为了过分人道的亲爱者——好儿女或好配偶——而牺牲了自己神圣的思想时才是美好的!——罗曼?罗兰

122、得道者必静,静者无知。知乃无知,可以言君道也。故曰:中欲不出谓之扃,外欲不入谓之闭。既扃而又闲,天之用密。有准不以平,有绳不以正。天之大静,既静而又宁,可以为天下正。《君守》

123、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明暗》

12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125、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养正遗规》

126、至言弃捐,圣贤距逆,非憎圣贤,不甘至言也。圣贤务高,至言难行也。《逢遇》

127、百闻不如一见。

12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129、《道德经》

130、道德是真理之花——雨果

131、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32、一个人如果目标定得过低,成就肯定不会高。人当志存高远,有较高的理想目标才能促使人不断奋进。

13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34、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135、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

136、《日知录》

137、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138、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知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时也。夫施吉报凶谓之命,施凶报吉谓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修本》

139、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40、不得其死;指人不得善终。《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41、见义勇为;看到了争议的事情就奋勇地去做。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42、矜伪以惑世,伉行以违众,圣人不以为民俗。《齐俗》

143、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贝多芬

144、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劝学》

齐天文学网 Copyright © 2020-2022 www.7tian.wang. Some Rights Reserved.